来源:大河网
“通过梳理我省建筑垃圾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建筑垃圾管理和处置方式不同,重点也不同,在我省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全面推进资源化利用已达成共识,成效初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墙改处处长常庆生这样对记者说。
来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常庆生的观点。截至4月底,全省核准清运公司120家,核准清运车辆6272台,逐步建成了专业、规范的建筑垃圾清运队伍,并且已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企业)35个,建筑垃圾年资源化能力达4660多万吨,消纳场(点)50个,消纳场面积达6616亩。
资源化利用能力有待提升
公开数据表明,2016年,我省建筑垃圾直接使用和再生处置的利用有481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为45.79%,圆满完成省政府确定资源化率40%的目标。但不容忽视的是,我省去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仍然有一半多没有得到资源化再利用。
“多年来,部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粗放,处置设施欠账太多,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落地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专家说,加之受“邻避效应”影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迟迟难以落地。
“建筑垃圾项目投资密度小,经济效益差。”记者在各地采访时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部分城市领导对资源化利用重视不够,主观上不积极不主动。部分城市虽然建成了资源化利用设施,但是政府未能履行监管职责,没有严格执行特许经营协议,资源化设施处于闲置或半停运状态。
“监管不力是建筑资源化利用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平顶山、三门峡、商丘、焦作等市的特许经营企业基本没有运行,鹤壁、新乡等市的资源化企业也处于时停时运的亏损状态。
此外,由于部分市县政府尚未制定再生产品应用的扶持政策,没有将再生产品纳入政府绿色建材采购目录,没有在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中率先使用再生产品,优惠政策未落实,再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目标既定仍需再加一把力
根据我省绘出的路线图,今年我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合理布局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全省新增资源化处置能力1000万吨,省辖市和省管县(市)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50%、40%。同时完成第一批试点市(县)验收,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试点省”验收。
根据各地建筑垃圾产量、资源化能力及资源化率的现状,我省将新增1000万吨资源化能力的目标分解到郑州、洛阳等7个市。“今年,我省将以资源化设施能力建设、消纳场建设、清运及闭合管理为重点,下决心啃硬骨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巩魁生表示。
据了解,对于已经建成资源化处置设施的市县,我省要求强化管理,履行职责,确保处置设施的运营效能。对于尚未建立处置设施或处置设施与建筑垃圾增量不匹配的,要预测城市垃圾产量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是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发挥“城市矿产”作用的最终体现。省内一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纷纷认为,再生产品推广和应用,关键在政策、制度、标准、市场环境及产品性能,要努力破解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